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特派员带净相村民到杭州工美馆,亲手做“槜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5: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余雯雯

4月11日,离6月槜李上市季还有2个多月时间,嘉兴净相村的10多位村民们在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潮新闻记者余雯雯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跟着羊毛毡手作共富带头人金英老师学习“做”槜李,为后续开发槜李文创做准备。

村民们一入座,看到金英老师拿出来的“槜李”毛毡样品,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远看真的像!”

金老师准备非常充足,她前期就准备好了一个学习视频,把槜李的文化历史、制作过程都放入其中,上课前先给大家看一遍,做个初步了解。

“槜李最关键的,一个是果型,一个是西施抓痕,这两点抓住了,就像了。”在金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开动了。

戳!戳!戳!现场一片戳毛毡的响声。

第一个环节是给槜李果定型,十分钟戳下来,有的村民说手酸,有的村民说很治愈。

金老师说,比起刺绣、陶艺这些,毛毡制作技术难度比较低,很适合村民们学习,“反正全程都在戳,手酸是正常的,多做几个就会好很多。”

(金老师现场演示戳针法)

现场村民代表中,男的不在少数,村干部徐云峰手速非常快,不到半小时,整个果子造型都弄好了,开始添入槜李的表皮颜色了,“真是没想到,原来我做手工能力还行。”

从果子造型到配置槜李果颜色,加入槜李梗、叶以及抓痕,两个小时下来,大家的槜李果基本都成形了。开心的他们都互相比了比,看谁做得最像。

“看,我这只槜李做得很像吧!”净相村党委副书记沈春兰是第一个做好的,她把槜李果扣上圆环,直接在了包包上:“自己亲手做的,我每天都要带着。”

秒变包包上的槜李挂件

坐她隔壁的净相村党委书记王建峰也完成得很快,他高兴地说:“我打算把这个槜李送给我老婆去。”

王书记制作中

王书记介绍,这次来学习槜李制作,主要是考虑到后期槜李文化中心推出后,村民如何加入其中出力,于是由省文化特派员牵线,找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最后选取了毛毡制作。

“我们特地找来了嘉兴人金老师,她熟悉槜李,设计的时候给我们看的样品就非常像,其他农产品、美食、日用品,只要能想到的都会做,关键是毛毡学起来不难,所以就推荐给村里试试。”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今天来学习,发现这个毛毡制作难不到,每个人都能一学就会,而且发挥空间也比较大。希望后续能利用平时在家比较清闲的村民力量,培养一支村民制作队伍,跟着老师多学一些毛毡制作,除了为槜李文化展示制作文创产品外,争取能走出一条新的创收新路子。”

此次活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还安排大家去参观了位于博物馆2楼的大师工作室,这里入驻国家级、省市级工美大师及手工传承艺人三十余人,现场活态展示西湖绸伞制作、油纸伞制作、手工制扇、杭州手绣、杭州机绣、萧山花边等十九项非遗技艺与传统工艺美术,并提供相关手工艺品现场展示销售和制作体验。

村干部们都说,此次行程学到了很多,他们要把这种优秀的文化展示和互动方式学回去,运用到村里的文化展示和研学活动中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