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们,来到“第二学校”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了《探索光影世界》项目化学习。这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跨学科项目实践活动,也为课后服务提供了创新样本。
活动第一站,学生们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六楼多功能教室,施倩玉、唐瑛两位老师以及社区、家长志愿者们带领学生开展《灵动长焦——探索光影故事的“文化+”》项目学习。孩子们手持自制纸相机,围坐在任务单前热烈讨论。随着镜头盖的开合,取景器中倒立的影像让他们惊叹不已,也让他们直观地理解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有学生兴奋地表示:“在这里能学到很多摄影知识,像探险一样揭开摄影的面纱。”
在五楼潮影荟展厅,摄影社团的学生们在郑华老师的指导下,用专业设备捕捉光影的艺术。从拆解大画幅相机结构,到赏析展厅内的获奖作品,孩子们最终将镜头对准彭浦镇红色文化圈,在实践中感悟摄影的技巧与趣味。
社团成员胡睿洋和胡文中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从活动中心可以俯瞰车流、建筑群、花坛中的花草,甚至可以拍到‘市中心三件套’!”
此次活动通过“普及+提高”的双轨项目内容设计,将社区资源转化为教育场景,既让普通学生体验跨学科探究的乐趣,又为特长学子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志愿者黄莹感受到学生在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曹晏平表示,“第二学校”项目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组织、讨论与探究,促进了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彭浦镇方面表示,很高兴能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感知彭浦镇的文化底蕴。
当天,该校灵动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们也对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以及拍摄的作品与探究成果踏上归程。学校方面表示,这场已经持续四周的光影之旅还未完待续,这样多彩的课后服务走进社区“第二学校”项目不仅照亮了科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的交汇点,更折射出“双减”背景下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学校打破围墙,社区拥抱课堂,让教育的星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记者:彭旭卉
编辑:梁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