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信改革再落子 内蒙古农商银行获批筹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02:00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又一重要成果即将落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出最新部署,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就迎来新的突破。

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公告,批复同意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这标志着内蒙古农信改革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即将迎来一家全新的、规模最大、网点最多、服务触角最深最广泛的地方法人银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农信系统资产规模达8833亿元。

改革蹚路:这份“考卷”分量足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获批筹建,不仅是内蒙古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全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历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此前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披露的公告,此次改革将一次性把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93家内蒙古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26家区内村镇银行,共120家机构新设合并为统一法人,这样的改革模式和规模,在全国尚属首例。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有70余年发展历史的内蒙古农信社将以崭新的姿态,开启新的发展之路,也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蹚出一条整体性化解区域风险的新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具有为“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战略自命题,破难点、开新路的典型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均对“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提出指导意见。近年来,受经济周期性、体制机制和结构性、行为性因素影响,我国农信机构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显现。面对体制机制障碍、市场竞争压力大、风险隐患多等问题,如何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既是中小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时代考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2年深化农信机构改革的新征程正式启动。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立,拉开了全国农信社改革的序幕。随后改革进程不断加快,2023年辽宁、河南、山西完成改革,2024年四川、广西、海南也实现了改革落地。2025年,多地将农信社改革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贵州、河南、江西、江苏、新疆等地有望于今年落地。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坚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则。在“一省一策”原则指导下,各地选择的改革模式不一,既有农商联合银行模式,也有全省统一法人模式。同样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既有辽宁因势利导“两步走”,也有内蒙古的“一步到位”,还有河南的“先联合、再统一”的“二进制”。

与其他省的改革模式不同,内蒙古农信社改革,采取的是一次性将辖内农信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区内村镇银行,新设合并为统一法人的整体性改革模式。此次改革的范围之广、任务之重、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此前的改革中是没有过的,是一次破新题、开新路的改革探索,是一次彻底、深刻的体制改革。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省一策”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有力实践和全新探索;是一次性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信社发展难题、持续提升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破题之策。

同题共答:改革“答题”成绩实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既涉及央地协同、上下联动,也涉及资源整合、治理重塑;既涉及金融安全,更涉及社会稳定;既涉及股东权益,更关乎公众利益;既聚焦解决当前问题,更兼顾长远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给出明确指导:“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内蒙古农信的改革模式,涉及全区120家法人机构、6.7万户股东、近9000亿元资产,这样一场涉及面极广的整体性改革,需要多方协同、凝聚合力、上下联动、明确分工、协作配合,需要如钟表一般地精密运行、联动推进,才能确保改革稳妥、有序落地。

此次内蒙古农信改革,范围之广、任务之重、规模之大在内蒙古金融发展史上绝无仅有,改革化险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包括地方党委、政府、金融监管、有关部门、涉改机构的目标一致、协同高效。

据了解,为了顺利改革,内蒙古自治区把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农信社改革方案,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内蒙古的“考卷”。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会同监管部门、相关职能厅局、各盟市协调推动和督促落实改革化险工作,坚决压实各方责任,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合力推动改革实施。

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改革化险的属地责任,为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自改革启动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召开专题会议,分管领导高频调度、一线指挥。2023年12月20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实施方案》,并由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施行。为了使其更具实操性,能够切实落地执行,又相继制定了资本金筹集、清产核资、问题资产清收处置、股东股权处置等10个子方案,这些子方案犹如精密的齿轮,与主方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改革的巨轮稳步前行。

拿出“真金白银”,为改革提供资金支持。自治区政府分两批发行262亿元专项债为34家农合机构补充资本,安排一定规模财政预算为新设立的内蒙古农商银行注入资本金;同时充分考虑农信社股权的历史特殊性以及广大农牧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安排政策性资金用于股东股权处置。

配备精英班子,强化引领作用。在领导班子配备上,自治区党委、政府精心谋划,从全区范围内选拔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充实到自治区联社领导班子中,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团结协作的改革攻坚队伍。

金融监管部门为改革筹备提供了有力的监管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以下简称:内蒙古金融监管局)持续做好政策协同,制定了改革期间35条贴身监管政策,明确改革期间行政许可、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行政处罚等要求,确保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出台了指导自治区联社做好改革化险期间工作的34条监管意见,压实主体责任,激发内生动力,稳步推动改革化险工作。在收集整理筹建申请材料的同时,内蒙古金融监管局提前介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工作紧密衔接,专注于政策指导、准入材料审核,对材料的合规性、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查,累计出具整改意见近百条,形成了近万字的筹建事项初审意见报告。通过高效务实的预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材料内容,提高了筹建申请的规范性、合规性,为内蒙古农商银行的顺利筹建提供了有力的监管支持。

内蒙古农信机构落实改革化险的主体责任,主动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了改革进程稳步推进;围绕清产核资、不良资产处置、股东股权处置、发起人征集、资本金筹集、新机构筹建等改革核心工作,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主动仗”。其中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和股东股权处置,是内蒙古农信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围绕这两大难题,内蒙古农信事不避难、主动出击,股权处置平稳推进,不良清收成效显现,为后续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四届社员大会第十一次会议披露,“全系统已圆满完成全区农信社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困难的股东股权处置工作目标任务,120家涉改机构‘一个不少’成功完成第二次公司治理程序,标志着内蒙古农信改革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未来可期:农商“服务”行更远

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于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批复,标志着内蒙古农信改革“前半篇”文章圆满收官。新银行筹建和未来发展,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后半篇文章”。

内蒙古农信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农商银行开业阶段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有序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公司治理、发展模式等多个方面正进行全方位变革。”对于即将挂牌成立的内蒙古农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正在做详细的战略规划,同时为确保新银行稳健有序运行,目前围绕制度建设、产品研发、系统改造、授权管理等重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农信按照统一法人模式运行需求,正在梳理各类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确保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科学、合理、有效,全面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需要。内蒙古农信围绕新银行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梳理研发了各类业务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充分体现内蒙古农商银行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策略,守牢“三农”小微基本盘,紧跟国家、自治区政策导向,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内蒙古农信正在加快升级改造和研发保障新银行开业的69个信息科技系统和16个数据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科技系统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此前,对于农信社改革模式的讨论中,社会各界对于全省统一法人模式存在的一个担忧,成为省级法人银行后,农商银行会不会弱化对“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县域法人取消后,农商银行原有的决策链条短的优势会不会丧失?对此,内蒙古农信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成立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将坚持改制不改向,毫不动摇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的定位,坚持再大不嫌“小”、再强不弃“弱”、再统不失“灵”的原则,聚焦“两重”“两新”和“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以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农商银行将按照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设计和执行授权管理体系,科学建立分地区、分业务、分风险等级等差异化授权模式,在信贷、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授权方面,充分考虑农信机构实际,适当加大对支行合理授权,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农信机构灵活、决策链条短等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发展之路。

对于内蒙古农商银行成立后的发展预期。按照全区农信社改革化险工作安排和自治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翻身仗”六项专项行动总体要求,通过3至5年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巩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主要经营指标进入全国30家省级农信机构中游序列。

马兰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花,它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韧劲儿足的特性,象征着勤劳、朴实、勇敢的劳动人民。在祖国正北方,大美内蒙古自治区的广袤草原上,内蒙古农商银行一定会像马兰花一样扎根大地,茁壮成长,香飘四方。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