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股暴跌!风暴刚刚开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6:32:00    

来源:洪言微语

2025年4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遭遇历史性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下跌5.50%至38,315点,纳斯达克指数暴跌5.82%至15,588点,较前期高点累计跌幅达20%,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标普500指数下跌5.98%至5,074点,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市场的即时反应不仅限于美股。欧洲主要股指同步下挫,德国DAX指数跌4.95%,法国CAC40指数跌4.26%;亚太市场中,日经225指数下跌2.75%,韩国综合指数跌0.86%。MSCI全球指数单周跌幅达6.8%,为2020年3月疫情暴发以来最差表现。

与此同时,资金大规模撤离风险资产,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黄金价格一度失守3,050美元/盎司,反映出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极端规避情绪。

这场市场风暴的导火索直指特朗普政府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4月2日签署的行政令要求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越南等国的特定商品加征34%-46%的惩罚性税率。随后,中国针对美国“对等关税”实施反制措施,宣布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后续,或有更多国家跟进,市场对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显著加剧‌。

站在美股投资者视角,关税政策会带来至少“三重冲击”:

首先,关税直接推高企业成本,压低企业利润。以科技巨头苹果为例,其全球供应链中约19%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而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其硬件产品生产成本上升15%-20%(摩根士丹利测算)。类似逻辑下,特斯拉、英伟达等依赖全球化分工的企业均出现连续大跌。

其次,美国家庭消费面临通胀压力,加剧通胀预期。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新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其中服装、家具等商品价格涨幅或达17%-46%,进一步侵蚀消费者购买力。

第三,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落空。关税可能加剧商品价格粘性,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摩根士丹利已将首次降息时点预测从2025年9月推迟至2026年3月,利率长期高企的预期加剧了流动性紧缩担忧。

1.技术性熊市的演化路径与历史镜鉴

纳斯达克指数进入技术性熊市,标志着市场从“估值调整”转向“盈利担忧”。

若企业盈利因关税成本侵蚀进一步下调,市场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即盈利下滑与估值收缩的叠加冲击。以费城半导体指数为例,其4月3日单日暴跌9.88%,4月4日再跌7.6%,反映出市场对科技硬件需求放缓的悲观定价。

历史经验显示,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标普500指数在首次加税后3个月内回调12%,但随后因企业盈利韧性反弹。然而,当前关税范围更广、税率更高,且美国经济增速已从2023年的2.9%放缓至2024年四季度的2.3%,叠加高通胀以及财政赤字压力,市场修复周期可能显著延长。

2.中长期风险:供应链重构与政策困境

关税政策的长期成本正在显现。尽管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但供应链重塑成本巨大,且需要时间,难以一蹴而就。

据法新社调研,新泽西州某精密仪器制造商,其中国供应商占比达70%,若转向墨西哥或东南亚生产,初期投资将增加3倍,且产能爬坡需2-3年。此外,美国本土半导体、稀土等关键行业产能建设需5-10年周期,短期供应链中断风险难以避免。

另据瑞银测算显示,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美国GDP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已将衰退概率上调至60%。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可能被迫在“抗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重新权衡,但联邦基金利率仍处高位,政策空间有限。

此外,地缘博弈的溢出效应不容忽视。中国对美反制关税(加征34%)落地后,彼得森研究所预测中美贸易额可能萎缩30%-40%,若欧盟、东盟跟进报复性措施,全球贸易量或将收缩5%-7%(WTO分析),进一步加剧滞胀压力。

3.未来情景:政策博弈与市场韧性

展望未来,美股走势将围绕三大情景展开。

情景一:关税政策部分撤回。若中美通过高层对话缓和贸易摩擦,美股可能迎来超跌反弹,科技股与周期股将率先修复。目前看,这种情况概率并不高。

情景二:通胀加速与推迟降息。若核心PCE同比持续高于2.5%,美联储或不得不维持高利率,美股可能继续震荡下跌寻地。

情景三:经济衰退确认。若悲观情形继续演绎,美国经济确认衰退,美股遭遇戴维斯双杀,或进入深度熊市。届时,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或将获资金青睐。

4.结语

总之,此次美股暴跌不仅是政策冲击的应激反应,更是市场对全球化退潮与经济周期拐点的重新定价。

在靴子落地之前,不应轻言抄底。历史反复证明,市场的过度恐慌往往孕育着新的机会,但当前环境下,耐心与审慎比盲目抄底更为重要。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