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3月20日,在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中越友谊宫拍摄的“中越人文交流树”。(新华社记者胡佳丽/摄)
2025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75载岁月里,两国不仅是“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的好邻居,更是人文相亲、常来常往的好朋友。近年来,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紧密,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为两国友好注入蓬勃动力,为开创中越关系发展新纪元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中越跨境旅游“双向奔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直通航线持续扩容、中国免签政策的落地深化,越来越多的越南游客选择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和云南,作为“China Travel”(中国游)第一站。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游客可以通过便捷的通关手续,穿越中越边境体验异国风情,实现“一瀑连中越”“一卡游两国”。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3200余个越南旅游团、2.8万人次越南旅客随团经广西东兴口岸入境游玩。不仅越南游客“中国游”持续升温,许多中国游客也将越南视为出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据越南国家旅游局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接待国际游客约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以158万人次位居第一,成为越南第一大旅游客源国。越南通讯社认为,两国的旅游交流处于强劲发展阶段,中方出台的优惠政策为越南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种双向奔赴的热潮,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深了文化交流。
今年是“中越人文交流年”,中越双方也开展了众多连民心、有温度、接地气的人文交流活动。2025年春节,云南省文山州村民和越南义顺社、东外、八大山等地的边民齐聚一堂,写春联、剪窗花、制作灯笼、包饺子,中越边民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共迎春节。共同的习俗传递着中越边民友好相处的美好情谊,拉近了两国群众的心。4月,中越边民“三月三”非遗展示活动在广西靖西举行,壮族特色的“壮锦”与越南传统服饰“奥黛”同台登场引人注目、两国青年互抛绣球更是成为连接双方的“友谊之桥”。同时,数千名中越两国边民及游客欢聚广西崇左市,通过舞龙游街、跳竹竿舞、舂艾糍粑、摆百家宴等活动,体验独具特色的边关民俗风情,共庆百年民俗“元春节”。越南通讯社报道说,这类文化活动有助于巩固边民团结,能够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往。中越两国文脉相连、人文相亲,两国交往中始终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续写山水相连、双向奔赴的友谊。越南著名歌手杜氏清花认为,“国与国的关系建立在人与人、心与心的联系上。文化交流是一种柔软持久的粘合剂,在赓续中越传统友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来在青年。青年友好交往,在推动中越关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中越两国交流愈发频繁,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热播、中国电影和游戏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并在越南掀起“中文热”。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行政秘书黎玫香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水平考试考点的考生报名人数达9941人次,居全球第一,体现了越南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目前,有超过23000名越南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越来越多的越南青年选择到中国留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成为两国文化传播者,接过中越友好接力棒。越南驻华大使范清平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两国应以“中越人文交流年”为契机,促进人文交流、传播友谊;发挥特色,向中越年轻一代展现两党两国传统友谊。
中越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两国民众越走越亲。中越两国正携手前行,用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讲好两国人民友好故事,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