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许晓林:以工匠精神书写煤海传奇
检察日报记者韩兵 通讯员 刘昱彤 徐路
许晓林 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峻德煤矿电气工程师
“能当全国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峻德煤矿电气工程师许晓林马不停蹄地赶回矿区,直奔井口调度室。他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两会上的金点子,“得赶紧把这些好政策变成矿工兄弟的真实惠!”许晓林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许晓林带着全国两会精神“三进”——进班组讲政策,进机房教技术,进井下查安全。他召集工友围坐一圈,用工友能听懂的大白话解读能源安全、产业升级等两会热词。许晓林说,“咱煤炭工人得有金刚钻,不能光靠卖力气。”
许晓林认真查看“四层电路板”。
从“技术小白”到“矿山鲁班”的逆袭之路
1990年,许晓林从黑龙江矿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兴安煤矿当技术员。工作中,许晓林本着勇于创新、攻坚破难的决心和毅力,几年时间,通过不断学习,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把动力科所辖设备的线路图、工作原理全部分解、吃透,融入到工作实践,实现了从有“文凭”到有“水平”的转身,先后完成30多项技术改进和改造。
面对复杂的设备图纸,他愣是啃下730、1120型采煤机的“心脏”——变频器技术,把进口设备维修成本砍到五分之一,成功修复多台采煤机变频器,降低了采煤机电控维修成本,减少了对生产厂家的依赖,打破了技术封锁,保证了煤炭的正常生产。
2012年,他牵头成立许晓林工作室,专攻煤矿电气设备疑难杂症。从修复运输绞车电控系统到研发四层电路板,19年间他带领团队啃下110多块硬骨头,累计为企业省下1.2亿元,还带出200余名技术骨干。
最让许晓林自豪的是2022年,团队耗时半年,将1906条线路、2800个元件浓缩到1.5毫米厚的电路板上,终结了进口驱动板的垄断历史。“以前国外卖我们100万,现在自己造只要20万。”许晓林掩饰不住喜悦地说。
从最初帮助外地设备适应本地水土,到自主创新设计生产设备,作为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峻德煤矿技术创新的“最强大脑”,许晓林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龙江工匠、全省职工创新标兵、龙煤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鹤岗矿业公司功勋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完成的科技成果分别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五小”成果二等奖、龙煤鹤矿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龙煤科技成果、技术革新奖等奖项20余项,拥有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
许晓林(左二)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多份“煤海”建议背后的民生温度
作为常年工作在煤矿一线的人大代表,许晓林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工友们的急难愁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晓林提交了多份建议,特别提出国有老矿井智能化发展的建议,他呼吁为煤矿注入“新鲜血液”,让年轻人与智能设备共成长。他认为,绿色智慧矿山建设,不只是新装备、新工艺的改革,还应有年轻技术人员的加入,与企业发展同频,让工作室这一阵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具体来说,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占据核心技术制高点,为设备维修、新产品研制、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基础;推进科创中心新产品研制进度,为公司降低电气备件成本提供新的途径;继续做好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对采区维修电工进行培训,使维修电工掌握现场维修技能,保障采区生产顺畅,培养工作室年轻后备力量,确保技术团队具有发展后劲,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技术力量。”许晓林补充说道。
此外,许晓林针对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提出了关于适度控制进口煤总量、支持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的建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们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合理控制进口煤总量,严控进口煤质量标准,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许晓林说。
结合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许晓林在推动产业工人成长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工人想进步,光靠企业不够,还得政策搭梯子。”把两会上的“好声音”变成实实在在的“施工图”是许晓林一直以来的期望。
共同拧紧煤矿安全生产的“法治阀门”
在煤矿摸爬滚打30多年,许晓林深知安全生产无小事。他点赞鹤岗市检察机关的“特种设备体检”:“去年检察机关走访154家企业,推动整改180多个隐患,还组织操作人员考试,这就像给矿井装上了‘安全锁’。”
许晓林十分关注检察机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在与前来征求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的鹤岗市检察院检察长杜文胜一行交流时,他了解到,2024年,鹤岗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结合煤城实际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围绕企业锅炉、起重机等四类常用设备,深入154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针对发现的180余个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并同市场监管部门会签协作意见,共同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考试,为企业安全生产注入了检察力量。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检察机关要以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为抓手,进一步做优各项护企举措,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安全风险。”许晓林表示,希望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办理更多有影响力的精品案件,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煤炭是国家的“压舱石”,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许晓林建议加强煤炭资源司法保护。“这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必须严打盗采滥挖,加强煤炭资源司法保护,守护好咱们的能源粮仓。”许晓林说。
“有人说煤矿是夕阳产业,我觉得这是朝阳事业。”许晓林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计划今年再带20名徒弟下井实操,手把手教他们用新技术、新思维,让老矿井焕发新活力。
从井下到人民大会堂,从技术员到人大代表,许晓林的脚步从未停歇。他说:“我是矿工的儿子,也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只要还干得动,就继续在煤海里‘挖’出更多惊喜。”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