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评论丨“老祖宗回答我”刷屏,沉淀了历史文化被现代表达的价值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6:32:16    

始于游戏、终于思索,或许是一些网络热梗更有价值的内核

近日,一个名叫“老祖宗回答我”的挑战火了,引发网友热议。在这个挑战里,各路古人借助AI连番登场,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自己的历史形象辩白,用情绪化的表达发出“灵魂拷问”。

图据央广网

这边,被吐槽写诗卖惨的杜甫咆哮回应:“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全断,你不emo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那边,被吐槽“文人不要当皇帝”的宋徽宗暴躁输出:“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我瘦金体不好看吗?”

这个形式一下子就火了,还引来无数模仿者。据央广网报道,不少官方账号如消防、警察、博物馆、文旅也开始参加“回答我”挑战来科普、宣传。

这样的方式在网络爆火并不意外,因为这看上去真的实现了人们的一个“梦想”——穿越过去,和古人真实对话。尤其是古人以暴躁的语气,说着今天的网络语言,实在太过生动、新颖,被迅速传播也是自然的。

这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创造。AI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对话场景,哪怕人们知道是假的,也依然获得了某种临场感。而这也不失为一个历史文化普及的契机,为了制作这种视频,可能需要相当的文案功底,很多知识点都靠着这些视频在传播。

不过,市场反响虽热烈,这个网络梗或许也难逃过犹不及的反弹,以及新鲜褪去的乏味。比如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较为端庄或是悲情,却又在暴躁喜剧中登场,会让人感到不适。目前显示有2924人参与的一项“关于‘回答我’热梗,你怎么看”投票中,有1695人认为“很有趣”,而680人选择了“恶搞、低俗,不喜欢”,这是投票人数第二多的选项。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更多类似视频的生产,厌倦的情绪也可能累积。这符合人的阅读规律,再有趣的内容,当它铺天盖地出现时,难免会有差池,也难免让人疲惫。

更关键的是,这种看似古人说话的模式,其实还是当代思维甚至是网络思维的投射。这种调侃固然有反差感,但也有可能带来割裂感,围绕历史人物平添争议。所以,当中的游戏笔墨和历史记忆还需要把握好分寸,尊重历史的基调,避免调侃过度,造成情感认知上的冲击。

当然,历史文化被现代表达所捕捉,也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哪怕有一天这个梗渐渐被人们抛弃,但千变万化的网络还是会找到新的视角,创造下一个热点。而这种调侃、解构的玩法,如果能引发深一层的历史反思和命运共鸣,才是更大的收获。

就像很多古人“暴躁”的自我辩护,本质上是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无奈与心酸。这些历史解说不一定准确,却也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启发:对历史不妨多一些了解之同情。

始于游戏、终于思索,或许是一些网络热梗更有价值的内核。在哈哈一笑之余,对历史多一层敬意和严谨,人们在网络梗中期待的“历史教育意义”,于此才能得到提炼和沉淀。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