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首诗将诗人是真情流露,情真意切,将内心的恬静闲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隐士风范,何等的逍遥,何等的快活,内心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达到统一,内外相协调,追随自心,追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闲静生活。
2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通过日常情景的白描,对场景的描写侧面表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闲适,春眠和啼鸟,风雨声和花落,透露出一丝的因果关系,整首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却又将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艺术化。
3《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仙人就是不一样,连闲的角度和方式都与众不同,忘却名利与个人得失,虽然流浪在宣城的山水之间,与山为伴,明月清风作陪,好一个闲情,好一个闲人。
4《江村》
【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很难看到老杜有闲适的诗句,老杜的诗就是自身生活的写照,总是凄苦悲惨的感觉,老病有孤舟,年老只需药,他的才华和他的财富成反比,连果腹蔽体仿佛都成了一大难题,诗圣的人生定位肯定有问题,老妻幼子的行为表现颇为恬静闲适,老杜或者缺少慧眼识珠的伯乐。
5《鸟鸣涧 》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通过以静写动,将诗人寓居别院看到月出山林的情景展现的活灵活现,恍若亲临其境,一个闲点出全诗的中心,桂花落、春山空、山鸟惊、春涧鸣等一系列的动作,衬托环境的幽静和安详。
6《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怎一个闲字了得,为追赶春天的尾巴去登山望远,与一位僧人闲聊很久,忘记了名利,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难得清闲难得清静,得一闲时间真的不易。
7《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农家无闲日,农人无闲时,家家户户忙碌着春种,忙着养蚕种菜,一日无闲,只有庭院中的栀子花不为人影响,静静的绽放笑容。
8《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村。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身性,潭影空人心。
万颖此俱寂,惟闻钟磐音。
古代文人注重琴棋书画诗酒花,无耕作之苦,无养家之累,而作为化外之人的和尚也整日参天机破禅理,情调雅致,与文人相交相合,儒释融合,静享闲情之美。
9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以午休为题,将午休后起来后的场景描写的朴实无华,头脑还没有完全醒来,将目光投向窗外儿童,充满童趣天真,日常场景描绘出诗人宁静恬淡的生活。
10 《野望》
【宋】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有山无水缺灵气,有水无山少豪迈,山水相辅相成,登山近水乃是文人雅客一大爱好,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妨约上几个好友一起登山望远。
11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的山行,情趣盎然,生机勃勃,以黄鹂声衬托山林的幽静雅致,既抒发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这首启蒙诗,至今百读不厌。
12《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点、青草、池塘、鸣蛙,一副乡村花卷。失约的友人,夜半的等待,敲和落让闲显得那样的自然生动,毫不做作,自然宁静,日常生活平实普通写满一个闲字。
13《怡然观海》
【元】高房山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人人都向往闲,希望过闲适安逸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闲人和等闲人的区别在于对待闲的态度和方法,能闲必非等闲人,能活的很闲很自在也是一种能力和方法,这样的人也非等闲之辈。